Cover photo by David Marcu / Unsplash
台/政/交/成/山 資管所.資結組考試心得
這篇來分享我考資管研究所的心路歷程,你將會看到我的個人背景、心路歷程、唸書規劃、各科準備方式、心得⋯⋯等。
背景介紹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管系,大學四年平均系排名 11/54,大一、大二成績很爛大約都在二十幾名,大三開始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於是努力充實自己和成績。自己對於 MIS 沒什麼興趣但也不排斥,喜歡 coding 多一點,自己也會做一些小程式方便我的生活,平常都有在關注資訊的新科技,不管是技術面還是管理面的。
大學實期有過實習的經驗、考過多益 770、參與過滿多資訊活動、有接過實驗室研究計畫但後來太忙主動放棄。
目標
原本的目標是能夠中山或是中央資管我就滿足了,因為我當初準備的很混,太多事情要忙,後來越準備越覺得政大不是夢 XD(我的第一志願)
報考結果
- 台大資管 一階段錄取 二階面試沒上
- 政大資管 計概:39 資結:65 英文:75 資料審查:85.2 口試 84.8 總分 68.48 正四
- 政大數位 計概:98 資結:70 資料審查:82.8 口試:91.2 正一
- 交大資管 計概:47 資結:42 英文:56 書審成績:84.4 正取
- 成大會資 計概:90 資結:74 英文:47 正取二
- 中山資管 正取
- 中正資管 備取一(考這間我完全沒心情寫,因為中山放榜了)
- 北大資管 備取四(理由同上)
各科準備方式
計概
正課:劉逸的面授班,老師講的東西都很基礎,會讓你很好懂,但缺點就是步調有點慢,建議可以額外再多看點計概更深入的內容,也要隨時注意新的科技新聞,都有可能會考在計概中。
題庫班:劉逸的面授班,基本上下面提到的科目都會上到(網路、資料庫、程式語言、作業系統),但是不要期望你在題庫班能夠上到像正課一樣豐富的東西,因為是「題庫班」顧名思義老師會著重在重要題目的講解,所以題庫班之前建議先把該科複習完成,再來上題庫班會更有感覺。
網路
網路這科基本的 TCP/IP、OSI 模型要很熟,每層至少要記兩個以上的 protocol,基本的 port 也須要記起來,再來是資安也是很熱門的重點(中央、政大資管組都愛考)必須要會。再來網路很多很深的東西,建議看學校準備(中央、交大)。
資料庫
資料庫正規化、ERD、交易控制這三大重點必須要會,再來可以看一下 SQL、NoSQL 的差異,而要考交大的有一些 SQL 題較難也建議至少都能夠有寫過甚至實際打 SQL 指令 run 看看,有很多線上可以跑 SQL 的網址,我是用 SQL fiddle,不過用起來跑有點久就是了。
程式語言
這科應該算是我最有把握的科目,把物件導向四大特性(抽象、封裝、繼承、多型)要熟記,建議就是平常多寫程式能夠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,有一些有考過的程式我有把它放在我的 GitHub repo ( https://github.com/YYSU/Ds-algo )建議大家先自己打過一遍再看看我的寫法(不見得是最好的,但可以參考看看,只是現在目錄還有點亂,我有持續再整理XD),強烈建議要考政大科技組的同學今年可以看看 Python 這個程式語言哈哈哈。
作業系統
這科近幾年的趨勢好像都是考選擇題居多,還是能熟記就熟記吧。
資結
正課:TKB的洪逸,這科我也不用多說了,網路上夠多心得狂推洪逸,記得一定要帶夠多的紙去上課,上完課記得複習,照著老師的進度走能夠很有效地讀完資結。建議資結組準備的資結只要是洪逸老師上課有教的都要會,畢竟資結這科大家差異不大,而且不要覺得冷門不會考,像今年政大資結就出了個30分 Splay tree,考場上看到嚇都嚇死了,還好還有點印象,MIS組的我就不太清楚了,可能要看看別人的心得分享。
題庫班:TKB 的洪逸,一樣跟著老師的進度走,能做多少本就做多少本吧(總共7本題庫),做完你會很有成就感。
英文
英文我是買別的補習班(高X)出的歷年研所試題來寫,不過我沒寫多少就要考試了,建議要養成閱讀英文的習慣,平時可多看看英文雜誌、每天背幾個單字,畢竟英文不是短時間能衝起來的。
讀書規劃
我們班有同學在大二下接近暑假時,就開始補習了。我在大三上才去報名補習班。因為知道自己未來有需要繼續就讀研究所,去補習班上課都很認真。可是回家我還有接一些 case 要忙,所以那段期間我都沒再複習(強烈建議一定要複習,至少上完課兩天內),然後永遠不要嫌自己太晚開始準備啊!只要有照著自己的規劃走永遠不嫌晚。
7~8 月暑假
我自己沒有好好把握這段時間,因為我的事情太多,也有在幫老師做研究計劃忙不過來(後來有跟老師說先暫停,不然我要讀書要補習要專題太崩潰了),也不建議這時候去實習或是上班,因為你要能夠把目標想好,到底這時候實習重要還是能考上研究所重要,在這邊要先感謝 ken90242 這位 ptt 的版友,那時候我也有同樣的困擾,套一句他回覆我的話「你現在每增加一個變數,就是在增加你投資的失敗率」,不過要是你時間規劃安排的妥當我也不反對。
強烈建議
這段時間很重要,也是你唸書要把握的時間,因為這時候比較有時間能夠完整的念,而且補習班主要的正課都集中這時候開始,建議這段期間能夠把講義唸過兩遍以上。
11 月中旬前
這時候正課都應該結束、題庫班開始了,專題這時候應該也告一個段落了。這時候就是不停的複習正課教的,題庫班要注意跟上進度做完題目,考古題這時後可以開始寫了,建議從久遠的題目寫到新的題目,這樣你能夠比較了解整體出題的趨勢及方向。這段期間開始我早上 10 點到圖書館至少讀到晚上 9 點。最重要的不是時間久,而是你有沒有專心念到東西。
2 月考試前
要考的學校一定要至少做完 5 年的考古題,你會比較清楚每間學校偏愛哪些題目。在這次的準備中,政大科技組前兩年都有考到程式,但是今年完全換了一個方向;交大資管我有準備新的金融趨勢名詞解釋(fintech, block chain...)與機器學習相關的題目,但是也完全沒考(乙組好像有考到 block chain)。
心得
首先先謝謝幫助過我的 ptt 版友們 bluewindscott、booray,提供給我面試的建議,也讓我能在這邊分享下去。還有一起考資管所的戰友,很累也很充實,考前也到處奔波。再來謝謝我的家人,讓我考研所無後顧之憂,最後謝謝考前跟我加油的朋友們。
給學弟妹一些報考上的建議,就是不要報太多間學校。我報了 7 間 8 個科系,考到後來超級疲憊,而且有些學校上了也不會去讀,不知道自己那時候在衝動什麼,建議報幾間你想讀的 +1~2 間備胎即可。
啊啊啊啊我這篇心得文打得很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有任何問題想問的,歡迎在下面留言問我,請注意禮貌,如果有任何可以幫到你的地方,我都會儘量回答。
口試分享
台大口試
有四關
-
生涯關
一分鐘自我介紹、問以後要做什麼研究、從研究計畫問問題。 -
技術關 系主任
如何找 inorder successor(台大今年計概題目),又額外問了台大資管跟暨南資管課程有什麼不一樣。 -
不知道屬於何者關
五張紙任意抽一張,我是抽到What is database schema? What does it use for?
然後回答之後,教授還會繼續問你為什麼?再回答再問為什麼⋯⋯無限迴圈。
最後問到你不知道為什麼就時間到了。 -
統計關
這關我是被問 z-value 相關的,但我不會,有待其他高手補充。
政大資管口試
先由教授指定每個人唸一段英文句子,做翻譯,會問你其中一個單字是什麼意思。再來兩個教授會針對研究計畫問問題,我是想做理財機器人相關平台建置,被問到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有什麼不一樣,有一位教授問到如何做到精準。再來一位教授是問程式題,是用 Scala 撰寫,不過教授有先講解,問你程式意義,以搶答方式進行。最後一位教授是問 MIS,是問跨界結合對於臺灣中小企業有什麼挑戰。
政大數位
先作 5 分鐘的 Slide 報告,包含自我介紹、作品、研究計畫。接著有 10 分鐘的提問,會針對你簡報的內容來做提問,像我研究計畫想做 AR 相關的行動裝置程式,就被問到什麼類型、有什麼商業價值。再來有老師會查你的榜單,你要想好你的報考動機是什麼,為什麼來念等等。
補充
Q: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考資工所?
A:因為資工要多考現代或離散、計算機組織,我不想增加我唸書的負擔,所以選擇我熟悉的資管所考,畢竟我對 MIS 也不排斥。
Q:最後你去了哪一間?
A:我去了政大。
Q:怎麼選研究所?
A: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許久,個人建議還:先想想自己讀研究所的動機是什麼?是真的想要再多學點東西,還是想要增加自己得到面試的機會,亦或是盲目地跟隨別人讀研究所?確認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你才有動力去拚、去讀。可以先從有興趣的研究領域來去找學校或老師,例如交大資訊很強,就可以去旁聽資工系的課,若剛好想要加強寫程式的能力,那麼交大就很適合你;或是像中山資管的電子商務很厲害,而這又是你的有興趣,那就適合;或是你知道某大學某某老師是一個研究領域的佼佼者,那也可以考慮進入該大學,找某某老師擔任指導教授。總而言之,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最重要。
Q:要不要讀研究所?
A:這個問題你問我,我回答什麼都不對,只好分析有念研究所跟沒唸研究所的優劣給你。以下是本人的觀點僅供參考:首先有念研究所,在履歷上是一定有加分的,得到面試的機會也相對的比學士的機會多,起薪也會有差別(根據職業類別不同而有差異)。試想一般公司企業在求職潮時,收到一堆履歷之後要怎麼做篩選?學歷較高的先篩出來,再來頂大的學校再塞一些出來,再來非頂大的學校⋯⋯以此類推,講到這邊,應該也知道碩士學歷在職場上的優勢了。當然念研究所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,除了需要閱讀 paper、接實驗室的研究、協助教授處理雜務,還不能放棄研究所的課程。研究所需要修滿一定的學分、寫出論文才能畢業,在這兩年的期間,大學畢業的同學可能已經升到一定的職位,你也落後了別人兩年的工作經驗。所以我說回答什麼都不對,重點真的是你想要什麼。